逼仄不平的背街小巷不仅拆除了违建,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亮马河启动河道沿线环境治理,明年建成4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景观廊道……记者6月20日获悉,朝阳区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无论是背街小巷的“里子”,还是景观河道的“面子”都焕然一新。2018年1-5月,朝阳共拆除违法建设121万平方米,清理无证无照单位1334家,整治开墙打洞362家。
地点1:八里庄 小巷“美颜”有路灯有监控
在车水马龙的朝阳路上,有一条背街小巷正悄悄变换模样。这条小巷叫电厂北门路,是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刚完成综合提升的背街小巷之一,它位于华贸中心社区和红庙社区之间,长不过百米,是居民进出社区的必经之路。
居民张启珍说,过去十多年里,这里道路坑洼不平,路边菜店、肉串店随处可见,将本就不宽的小巷堵得水泄不通。餐馆的油污阻塞了下水道,下雨天小巷里排水不畅,造成积水。
这些让居民们头疼多年的问题,在八里庄街道街景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后得到了改善。据八里庄街道武装部部长杨恩贞介绍,去年11月,八里庄街道对电厂北门路进行综合提升,先是拆除违法建设、拓宽路面,将原本小菜店、小商店违建的位置拓建成人行步道,再将裸露且凹凸不平的路面修建平整,将斑驳的墙面进行重新粉饰。如今,小巷道路铺装一新,黄墙灰瓦古朴又时尚,花箱里的鼠尾草、矮牵牛姹紫嫣红。“现在出门再从这儿经过,感觉舒心多了”。张启珍说。
“整治提升的时候,留什么、建什么,居民说了算。”八里庄街道办事处主任赵国璋说,街道深化了北京市背街小巷“十有十无”的建设标准,将有路灯、有监控、有排水设施作为背街小巷改造的“自选动作”。“路边每隔约20米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小巷的坡度设计也让排水更加顺畅。”
距离电厂北门路不远的十里堡南里西路,也是八里庄街景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地点2:亮马河 国际化景观廊道明年完工
街道变靓了,朝阳的水环境更加清新亲民。北京晨报记者近日来到亮马河启皓大厦附近河段,这里水清岸绿,芦苇摇摆,不少午休的白领和外国朋友在栈道上休闲散步。河段长陶卫东正在岸边仔细巡视,“每周来两次,主要看是否有排污和漂浮的垃圾。”他说,如今亮马河水清了,居民们也惊喜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的白条鱼重新回到了河里。
今年,朝阳区启动亮马河四环以上河道沿线的环境综合治理,针对亮马河沿线分布的使馆区、高端酒店、购物商圈等地域特点,建设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景观廊道。
“亮马河四环以上段长约5公里,流经朝阳区中部地区。”朝阳区水务局副局长彭庆彬说,亮马河综合治理涉及麦子店、三里屯、左家庄等街道以及朝阳公园等地区。据悉,亮马河景观廊道建设面向全球开展项目方案征集,方案设计考虑朝阳国际时尚和周边现代风情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廊道计划于2019年全面完工。
“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区下游,是连接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廊道,由于承接大量上游城区来水和本区自产污水,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区域内水污染形势曾经十分严峻。”彭庆彬说,近年来,朝阳区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区域内33条黑臭水体完成截污治理,其中,温榆河、萧太后河等11条段完成整治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今年的“世界水日”,朝阳区启动了2018年“朝阳群众小河长”社会服务项目,计划全年在20家朝阳社区青年汇开展这项工作,招募400名“群众小河长”,并动员青年家庭参与河湖管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助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