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在北太平庄街道4个社区近日试点搭建地下空间应急安全云平台,如出现水电热气等问题,系统会迅速报警,相关部门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解决问题。平台融入海淀区“城市大脑”系统,能够增强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运行感知能力,提升各类危险因素的预警监控与初期处置能力。
“嘀嘀嘀嘀嘀……”昨天上午,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5号楼地下室出口浓烟四起,地下室内安装的报警器不断响起。不到一分钟,街道社区办公人员、海淀区应急车辆相继赶到,应急人员迅速在周边拉起警戒线,疏散居民。随后,消防车辆赶到,三名消防队员前往地下室灭火,浓烟渐渐变淡。这是海淀区对刚安装好的地下空间应急安全云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的一次演练。
记者了解到,这个地下室此前是一个人防空间,面积近200平方米,多年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但为了保证安全,社区一直有安排巡视员进行巡查。北青报记者在地下室看到,大门、房顶、地面、墙壁上都安装了设备。“我们安装的设备有网关、烟感、红外人体感应、电路监测、门磁、水浸传感器等,能全面监控火情、汛情、燃气泄漏、非法入侵等紧急情况。”提供技术支持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网关安装在地下室大门上,当有人非法闯入时平台会报警。此外,由于地下室容易渗水,地下室的地面还安装了水浸传感器,当水超过1毫米的高度时,平台会自动报警。
此外,平台还有一套应急启动系统。“当地下空间出现紧急情况时,传感器会主动发送信息至应急安全云平台,平台可将水、火、气、盗、电情况五位一体进行综合反映,并通过现场数据分析,判别险情级别,分级发送预警信息。”北太平庄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有三级系统,第一级成员是街道指挥分中心、城市管理科等,第二级是普通地下空间及人防地下空间工作的主管领导,第三级是街道主要领导,平台会根据现场情况逐级上报。同时,应急平台会给相关负责人发送短信,如一分钟内没收到回复,平台就会给负责人打电话。
海淀区民防局副局长欧阳勇生介绍,目前,海淀区在北太平庄街道明光北里、蓟门里、志强北园、文慧园4个社区地下空间安装12个应急安全云平台,2个已投入使用,10个将于下周完工。“地下空间智慧防控模式能对地下空间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欧阳勇生说,平台如试点成功,将会在海淀全区推广。